您好,欢迎来到科普基地。
一口气看完俞伯牙晋国官员与楚国百姓塑造的高山流水之情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奉使楚国,行至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月下抚琴时,琴弦忽断,见一樵夫立于岸边。此人名钟子期,乃楚国山野百姓,竟能精准道出琴音中“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河”之意。俞伯牙惊叹民间有此知音,邀其登舟畅谈,二人一见如故,约定来年中秋再会。 次年伯牙赴约,却闻钟子期已因病亡故。他悲痛至极,携琴至子期坟前,弹罢《高山流水》,恸然摔琴断弦:“知音已逝,琴声何为?”从此终身不复鼓琴。 这段跨越晋楚地域、连接士大夫与山野百姓的相遇,因“懂”而生辉。俞伯牙的琴音寄寓家国山河之志,钟子期以赤子之心解码弦外之音,让“高山流水”超越阶层与国界,成为千古知音的精神图腾。这份情谊证明,真正的理解从无身份壁垒,一曲琴音便能让两颗心在山水间共鸣。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