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科普基地。
唐朝吐槽大王因嘴欠被贬数次
这位让皇帝又爱又恨的“唐朝吐槽大王”,正是被称作“诗豪”的刘禹锡。他一生以笔为刃,专戳权贵痛处,因“嘴欠”写下无数“怼人诗”,硬生生把官场走成了“贬谪打卡路”。 21岁中进士的刘禹锡本是前途大好的青年才俊,却因参与永贞革新,和柳宗元等人推行新政,得罪宦官与藩镇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一去便是十年。好不容易被召回长安,他不改“毒舌”本色,见玄都观新栽桃树一片繁盛,挥笔写下“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暗讽满朝新贵不过是趁他离京投机上位的“桃树”。此诗一出,权贵震怒,他秒被踢到更偏远的连州当刺史。 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回长安,见玄都观桃树已枯,又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直接打脸当年排挤他的旧人,结果继续被贬。即便身处逆境,他的“吐槽”也带着豁达——住陋室就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怼世俗偏见;遇困境便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笑看人生起落。 终其一生,刘禹锡因“嘴欠”被贬二十三年,却把贬谪路走成了诗歌巅峰。他的“吐槽”里藏着不屈风骨,让“诗豪”之名穿越千年,依旧鲜活。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