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太阳质量大660亿倍的超巨型黑洞TON618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比太阳质量大660亿倍的超巨型黑洞TON618,是人类目前观测到的最大黑洞之一,位于104亿光年外的类星体中心。其形成机制是天体物理学的重大谜题,主流理论聚焦于早期宇宙的特殊环境。一种观点认为,它可能通过“直接坍缩”形成:宇宙诞生后不久,巨型气体云(质量可达太阳的数十万倍)在引力主导下快速坍缩,跳过恒星演化阶段,直接形成质量达太阳十万到百万倍的“种子黑洞”。早期宇宙气体更纯净、冷却效率低,为这种快速坍缩提供了条件。另一种可能是“种子黑洞并合与吸积”:小质量种子黑洞通过持续吸积星际物质或与其他黑洞合并逐渐增长,但TON618形成于宇宙仅30亿岁时,渐进增长需极高吸积效率,难以完全解释其超大质量。目前直接坍缩理论更受关注,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对早期宇宙气体云的探测或能揭开这一宇宙巨兽的诞生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