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扭脖子响好不好这个误区或许你应该知道
经常扭脖子发出“咔咔”声,很多人觉得是“放松颈椎”的好方法,甚至认为能“矫正错位”,但这其实是常见误区。脖子响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生理性弹响多因关节腔内气体逸出(如同按手指响),或肌腱、韧带划过骨骼突起,通常无疼痛,无需过度担心;而病理性弹响可能伴随颈椎退变、小关节紊乱等问题,需警惕。
误区一:“扭响能缓解颈椎不适”。频繁刻意扭脖子,反而会让关节囊反复受到牵拉,导致松弛,降低颈椎稳定性,还可能磨损软骨、拉伤韧带。长期伏案人群本就颈椎压力大,过度扭动易加重肌肉紧张,甚至引发头晕、手麻。
误区二:“不响就是没效果”。刻意追求弹响可能导致动作幅度过大,增加椎间盘突出风险。若弹响时伴随疼痛、活动受限或手臂麻木,需及时就医排查颈椎病变。
正确做法:避免主动扭脖子找响声,放松颈椎可尝试热敷、缓慢转头(下巴画圈,幅度适中),日常保持屏幕与视线平齐,多做靠墙收下巴、扩胸等动作锻炼颈肩肌肉,从根本上减轻颈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