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科普基地。
2000年前的秦直道是如何修建的
秦直道是秦始皇为加强北部边防、快速调兵而命蒙恬主持修建的军事通道,始建于公元前212年,南起咸阳甘泉宫,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全长约700公里,被誉为“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其修建体现了秦代高超的工程智慧与组织能力。 选址上,秦直道“堑山堙谷,直通之”,多沿山脊、高地选线,如子午岭主脉,既缩短距离,又便于防守和观察。施工采用“夯筑”核心技术:先清除地表植被、杂质,再分层填筑素土或“熟土”(经筛选、晾晒的土),每层厚约10-20厘米,用木夯、石夯反复夯实,使路基坚硬如石。考古发现部分路段路基现存2-3米,密度接近现代混凝土。 为防雨水侵蚀,道路两侧设排水沟,路面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弧形,坡度约2%,确保排水通畅。山地路段则“堑山”劈崖,河谷地带“堙谷”填沟,部分险要处用片石砌筑护坡。 工程动用数十万军工、民夫,以军事化管理分工协作:勘探队测地形、定路线,工兵负责开挖填筑,后勤保障粮草与工具。虽历时约5年建成,却因秦末战乱未完全启用,但其“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理念与精湛工艺,为后世交通工程树立典范。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