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水底隧道是如何挖掘出来的带你看隧道发展史和工作原理
水底隧道是人类突破水域阻隔的伟大创举,100多年前的挖掘技术更是凝聚着早期工程智慧。隧道发展史可追溯至19世纪,当时跨河交通需求激增,但传统围堰排水法在深水面前束手无策。1825年,工程师马克·布鲁内尔父子改进“盾构法”雏形,开启了水底隧道的新纪元。标志性工程是1843年建成的泰晤士河隧道,这是世界首条成功的水底隧道,耗时18年,堪称工业革命的工程奇迹。其工作原理颇具巧思:盾构机为圆柱形钢壳结构,前端装有可调节的切割面,工人在壳体内安全挖掘岩土;每推进约1米,便用砖块砌筑环形衬砌,再通过壳体与地层间的缝隙注浆,形成防水屏障,有效抵御河水渗透与塌方风险。尽管当时设备简陋,施工中多次遭遇透水事故(200多名工人受伤),但盾构法的核心逻辑——“支护先行、分段推进、同步衬砌”——至今仍是隧道工程的基石。100多年前的探索,不仅连接了两岸,更奠定了现代盾构技术的基础,让水下交通从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