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懂史思明死于儿子之手的唐朝叛臣
史思明是唐朝安史之乱的核心叛将,与安禄山同乡,以骁勇善战闻名。安禄山起兵反唐后,史思明奉命镇守范阳(今北京),成为叛军重要支柱。757年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史思明坐拥重兵与安庆绪争权,次年击败安庆绪后兼并其部众,759年在范阳自立为帝,国号大燕。
史思明性情残暴,对儿子史朝义尤为严苛。史朝义屡立战功却常遭斥责,甚至因战事小败便被扬言“待我破陕州,必斩此贼”。761年,史思明命史朝义攻陕州失利,怒斥之余更计划以幼子史朝清取代他。史朝义在部将骆悦等人怂恿下,趁史思明驻军洛阳永宁(今河南洛宁)时,深夜率兵闯入营帐将其缢杀,对外谎称“皇帝暴毙”。
史思明死后,史朝义继位,但叛军因内讧迅速瓦解。唐军趁机反攻,763年史朝义自杀,安史之乱终告平定。这位曾搅动大唐半壁江山的叛臣,最终死于亲儿子之手,印证了叛乱集团“父慈子孝”的荒诞结局,也加速了其覆灭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