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偏高的危害有什么一口气为你说清
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等组织中,血液中水平偏高多提示相应组织细胞受损,需警惕以下危害:
**1. 骨骼肌损伤风险**:常见于剧烈运动、肌肉挤压伤、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等。轻度升高可能仅肌肉酸痛、乏力;严重时引发横纹肌溶解症,大量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茶色尿,甚至危及生命。
**2. 心脏疾病信号**:心肌细胞受损时CK(尤其CK-MB同工酶)显著升高,多见于急性心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能伴胸痛、胸闷、心悸,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心衰、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险。
**3. 其他潜在问题**:少数因脑部疾病(如脑卒中)或甲减导致,需结合症状及肌钙蛋白、心电图等检查综合判断。
发现CK偏高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如停药、补液等),早期干预可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