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科普基地。
太阳系小行星带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真的是一颗行星解体而成的吗
太阳系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由大量岩石和金属碎片组成,总数超50万颗,但总质量仅约月球的4%。长期以来,“行星解体说”认为这里曾有一颗名为“法厄同”的行星,因某种原因(如撞击或内部爆炸)解体成小行星。不过,这一猜想已被现代科学证伪。 主流理论认为,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形成初期的“遗留物”。约46亿年前,太阳诞生后剩余的气体和尘埃形成星子,星子碰撞吸积成行星。但该区域受木星强大引力干扰——木星质量是其他行星总和的2.5倍,其引力共振使星子轨道不稳定,难以聚集形成行星,反而频繁碰撞碎裂,最终留存为分散的小行星。 证据显示,小行星带总质量远不足以形成行星,且不同小行星成分差异大(如碳质、硅酸盐、金属质),更符合原始星子未充分融合的特征。因此,小行星带并非行星残骸,而是太阳系早期行星形成失败的“半成品”。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