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形成气溶胶
病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本质是病毒依附微小颗粒物悬浮于气体中的现象。气溶胶指直径0.001-10微米的固态或液态微粒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体系,病毒自身无法独立悬浮,需依托飞沫、尘埃等载体。
当感染者咳嗽、说话或呼吸时,会释放含病毒的呼吸道飞沫。大飞沫(直径>5微米)因重力快沉降,而小飞沫(直径<5微米)表面积大、蒸发快,水分迅速散失后,残留的蛋白质外壳、病毒颗粒等形成“飞沫核”,成为气溶胶核心。这类微粒质量极轻(通常<1微米),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甚至更久,随气流扩散至更远距离。
环境因素也影响气溶胶形成:干燥空气加速飞沫蒸发,促进飞沫核生成;通风不足会使气溶胶积聚,而空气流动则帮助其扩散。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均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因此日常需注意戴口罩、勤通风,减少气溶胶吸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