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的定义是什么它与行星什么区别
恒星是宇宙中由引力凝聚形成的球型发光等离子体,其核心通过氢核聚变反应持续产生能量,从而自行发光发热,是星系的基本能量单元,例如太阳系中心的太阳。与行星相比,二者的核心区别体现在多个方面:
能量来源上,恒星核心因巨大质量引发氢核聚变为氦,释放光和热;行星无核聚变能力,仅反射恒星辐射的光。质量规模上,恒星需达到太阳质量的7%以上才能维持核聚变,而行星质量远小,如最大行星木星质量仅为太阳的千分之一,无法点燃核反应。运动模式上,恒星在星系中缓慢公转(如太阳绕银河系中心周期约2.5亿年),行星则围绕恒星公转并自转(如地球公转周期1年、自转1天)。发光能力上,恒星是自主光源,行星是反光体,亮度依赖恒星照射。形成机制上,恒星由星际云坍缩、核心升温形成;行星则在恒星诞生后的星盘残留物质中,通过星子碰撞吸积而成,依附恒星系统存在。这些差异使恒星成为星系的能量核心,行星则是其绕行天体,共同构成恒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