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爱因斯坦死后的近百年来为什么物理学停滞不前了
“自爱因斯坦死后物理学停滞不前”是对现代物理发展的误解。事实上,近百年来物理学在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粒子物理建立标准模型,发现夸克、希格斯玻色子(2012年证实);宇宙学验证大爆炸理论,发现暗物质(占宇宙质量27%)、暗能量(68%);凝聚态物理推动高温超导、拓扑绝缘体等新材料革命;相对论领域则通过黑洞照片(2019年)、引力波探测(2015年)等实验验证预言。所谓“停滞感”源于三方面:一是基础理论如量子引力、统一场论尚未突破,相比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颠覆性,新理论更依赖高能实验与精密观测,验证周期长(如大型对撞机、深空望远镜耗资巨大);二是公众对前沿物理感知有限,日常技术进步(半导体、激光)多源于早期理论应用,易忽略基础研究的持续积累;三是科学范式从“革命时代”转向“整合时代”,需在复杂数据中提炼新规律。当前物理学正处于深度探索与技术突破的前夜,而非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