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幸福指数最高的诗人
唐朝诗人中,若论幸福指数,白居易或许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他一生历经宦海沉浮,却总能在生活中寻得安稳与乐趣,活成了古代文人理想中的模样。
白居易的仕途虽有波折(如江州司马的贬谪),但多数时候平稳顺遂,晚年更以刑部尚书致仕,俸禄优厚,无需为生计奔波。他在洛阳履道里营造了“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池沼竹林相映,常与刘禹锡等友人组成“香山九老”,宴饮唱和,写下“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诗句。
家庭方面,他与妻子杨氏相濡以沫,虽曾经历子女早夭之痛,但晚年有孙辈承欢,尽享天伦。其“中隐”哲学更显智慧——不恋朝堂喧嚣,亦不避尘世烟火,“隐在留司官”的状态让他既能保持文人风骨,又得世俗安稳。
他的诗歌里满是生活暖意:“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知己之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春日闲情,字里行间皆是对日常的热爱。75岁寿终正寝,少大悲大痛,多安稳喜乐,这般人生,确是盛唐余晖中最温暖的幸福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