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老年焦虑性失眠
老年焦虑性失眠是老年人常见问题,多因生理机能衰退、生活角色转变、慢性疾病等引发焦虑,进而导致入睡困难、易醒或早醒,形成“焦虑-失眠-更焦虑”的恶性循环。治疗需结合非药物干预与谨慎用药,注重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非药物干预为基础**:1. 心理调节:推荐认知行为疗法(CBT-I),通过专业指导调整对睡眠的不合理认知(如“必须睡够8小时”),缓解睡前焦虑;日常可练习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或正念冥想,每天10-15分钟,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2. 生活方式优化:固定作息,无论睡多久均定时起床;减少午睡(<30分钟),下午3点后避免咖啡、浓茶及酒精;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视等蓝光设备,可用暖光阅读或听轻柔音乐;卧室保持安静、遮光(温度18-22℃为宜)。3. 适度活动:白天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促进血液循环,但睡前3小时避免运动。
**药物治疗需谨慎**:优先选择非苯二氮䓬类催眠药(如佐匹克隆),成瘾性较低,短期(<2周)使用;若焦虑显著,可在医生指导下小剂量服用丁螺环酮等抗焦虑药,避免苯二氮䓬类(如地西泮),以防跌倒、认知功能下降。
**共病与家庭支持**:积极控制高血压、关节炎等基础病,减少躯体不适对睡眠的干扰;家人多陪伴倾听,帮助老年人适应生活变化(如退休、丧偶),减少孤独感与焦虑源。
治疗核心是“先调心、再助眠”,建议在老年科或睡眠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方案,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