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科普基地。
为什么曾经轰动一时的臭氧层空洞如今却再也没有人提起
上世纪80年代,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发现曾引发全球恐慌。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一旦破坏,将导致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飙升,破坏生态平衡。当时,氟利昂等消耗臭氧层物质(ODS)被证实是“元凶”,广泛用于冰箱、空调制冷剂和 aerosol 喷雾等。 如今“无人提起”,并非问题消失,而是人类通过国际合作成功遏制了危机。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全球逐步淘汰ODS。截至2023年,ODS排放量减少99%以上,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已从2000年前后的峰值缩小约1600万平方公里。联合国报告预测,若维持现状,臭氧层有望在2040年恢复至1980年前水平。 这一“消失”的热点,实为人类环保史上的成功典范——当科学预警、全球共识与行动力结合,环境危机可控。如今它不再“轰动”,恰是治理见效的证明。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