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从未去过岳阳楼却写下了岳阳楼记
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被贬邓州的范仲淹收到好友滕子京的书信与一幅《洞庭晚秋图》。彼时滕子京重修岳阳楼,邀他作记。令人称奇的是,范仲淹一生从未踏足岳阳楼,却凭图、书信及胸中丘壑,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
文中“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字勾勒洞庭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显晨昏变幻,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将个人遭际升华为家国情怀。他未囿于眼前景物,而是借楼抒怀,将滕子京“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治绩与自身忧乐观熔铸,超越了一般登临记游之作。
这篇仅368字的散文,骈散交织,意境雄浑,不仅成为岳阳楼的灵魂,更铸就了中国士大夫的精神丰碑。范仲淹以文载道,用笔墨丈量天地,让未曾亲历的岳阳楼,因他的文字而永远矗立在历史与人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