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温度高的恒星颜色都是蓝色而不是红色呢
恒星的颜色由其表面温度决定,这一现象可通过黑体辐射和维恩位移定律解释。恒星近似理想黑体,会发出连续光谱,而光谱中能量最强的波长(峰值波长)与温度成反比,即温度越高,峰值波长越短。
可见光波长范围约380-760纳米,波长从长到短对应颜色红、橙、黄、绿、蓝、紫。低温恒星(如3000K的红矮星)峰值波长在长波端(红光区域),因此呈红色;中等温度恒星(如太阳,约5500K)峰值在绿光附近,混合光呈白色;高温恒星(如20000K以上的蓝巨星)峰值波长在短波端(蓝光或紫外区域),故肉眼看起来是蓝色。
生活中火焰的颜色规律与此一致:低温火焰(如烛火)偏红,高温火焰(如气焊焰)呈蓝白色。因此,恒星“蓝热红冷”的现象,本质是温度通过黑体辐射规律对光谱的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