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每隔76年就会周期性回归它那长达一亿多公里的尾巴有何神奇之处
哈雷彗星是人类最早确认周期的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命名,其76年左右的回归周期让它成为“最亲民”的彗星。而它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接近太阳时展开的壮丽彗尾——最长可达1亿多公里,相当于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三分之二。这条“宇宙长尾”的神奇之处首先在于其“动态生成”。彗星本体是直径仅数公里的“脏雪球”(彗核),由冰、岩石和尘埃组成。当它靠近太阳(约3亿公里内),太阳热量使彗核表面冰物质升华,释放出气体和尘埃,形成包裹彗核的“彗发”。太阳风(高速带电粒子流)和太阳辐射压力将这些物质推向背离太阳的方向,便形成了彗尾。彗尾并非单一结构,分为蓝色的离子尾(由电离气体组成,受太阳风磁力线加速,几乎直线背离太阳)和黄色的尘埃尾(由较大颗粒组成,受辐射压力较慢,因彗星运动轨迹而弯曲)。其长度随距离太阳远近变化,近日点时最长,远离太阳后逐渐收缩消失。尽管彗尾长达上亿公里,但其物质密度极低,比地球真空还稀薄,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相反,哈雷彗星轨道留下的尘埃颗粒,每年10月进入地球大气,形成著名的猎户座流星雨,让人类得以“触摸”这颗周期性访客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