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懂七国之乱西汉初年诸侯王与中央的权力博弈
西汉初年,刘邦为巩固统治推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却埋下王国与中央的权力隐患。诸侯王掌握封地军政财权,势力渐强,至文景时期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汉景帝采纳晁错《削藩策》,削减楚、赵等国封地,触动诸侯核心利益。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赵、胶西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举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景帝一度妥协诛杀晁错,然叛军仍不退兵,遂派周亚夫率军平叛。周亚夫以奇兵断叛军粮道,三个月内击溃主力,刘濞兵败被杀,七国之乱平定。
此乱后,景帝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削减王国封地,诸侯王仅食租税,无力与中央抗衡。七国之乱实质是分封制与中央集权的激烈碰撞,为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问题奠定基础,加速了西汉大一统王朝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