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科普基地。
堰为什么能抵御洪涝灾害呢
堰是一种低水头挡水建筑物,广泛分布于河流、渠道等水域,是抵御洪涝灾害的重要水利工程。其防洪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洪水调蓄。堰体可在洪水期拦蓄部分洪水,形成临时蓄水区,有效削减下游洪峰流量,避免洪水集中下泄导致的水位暴涨。当上游来水超过下游安全泄量时,堰体将多余水量暂时存储,待洪峰过后再逐步下泄,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其次是流量控制。多数堰设有闸门或溢流结构,通过调节闸门开度或利用溢流堰顶高度,精准控制下泄流量。洪水期可根据下游河道承载能力,将流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漫堤决口。 再者是分洪滞洪功能。部分堰结合分洪道、滞洪区设计,当主河道洪水超限时,通过堰体引导超额洪水进入分洪道,引入湖泊、洼地等滞洪区暂存,待洪水消退后再排放回主河道,降低洪灾风险。 此外,堰还能拦截泥沙。河流中携带的泥沙易在下游淤积,抬高河床,削弱行洪能力。堰体可减缓水流速度,使泥沙沉降,减少下游淤积,维持河道行洪断面,间接增强防洪效果。 综上,堰通过调蓄、控流、分洪、减淤等多重作用,形成系统性防洪屏障,在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