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看懂加特林工作原理1分钟1000发子弹
加特林机枪是一款以高射速闻名的多管旋转式武器,由美国人理查德·加特林于19世纪中期发明,历经手动驱动到现代电动化的发展。其核心工作原理围绕“多枪管循环作业”展开:通常配备6-10根枪管,围绕中心轴呈放射状排列,每根枪管对应独立的枪机与击发机构。
射击时,外部动力(现代多为电动机)驱动枪管组旋转,当枪管依次转到特定位置时,枪机自动完成“装填-击发-退壳”动作——枪管转到供弹口时填入子弹,转到击发位时撞针击发底火,转到抛壳口时退出弹壳。这种设计让每个枪管仅需处理单次射击循环,大幅分摊了热量与机械应力,避免单管因连续射击过热或故障。
“1分钟1000发”的高射速正源于此:多枪管并行作业,配合弹链或弹鼓持续供弹,电动驱动确保旋转稳定,使射速突破单管武器极限(单管机枪通常每分钟数百发)。现代加特林衍生型(如M134“迷你炮”)射速可达每分钟数千发,广泛用于航空、舰载近防系统,凭借密集弹幕拦截目标,成为“火力压制”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