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是哪些医生来告诉你
脊柱是人体的“生命支柱”,由33块椎骨连接而成,并非笔直,而是存在四个生理性弯曲,它们如同弹簧般缓冲压力、维持平衡,是身体灵活与稳定的关键。医生提醒,了解这些弯曲的特点,能更好地保护脊柱健康。 第一个是颈椎前凸,位于颈部(C1-C7椎骨),呈微微向前的弧形。它支撑头部重量(约5kg),增加颈部活动度,低头、抬头等动作都依赖其弹性,婴儿出生后2-3个月随抬头动作逐渐形成。 第二个是胸椎后凸,在胸部(T1-T12椎骨),向后凸起。它与肋骨、胸骨构成胸腔,保护心、肺等器官,同时维持上半身直立姿势,胎儿期已形成,出生后随坐立逐渐固定。 第三个是腰椎前凸,处于腰部(L1-L5椎骨),向前突出,是脊柱最“承重”的弯曲。上半身60%重量由腰椎承担,通过前凸缓冲直立行走时的震荡,避免腰椎间盘受压,儿童学站、学走后(约1岁)逐渐显现。 第四个是骶椎后凸,位于骶尾部(S1-S5融合成骶骨),向后弯曲连接骨盆,将脊柱重量传导至下肢,是躯干与下肢的“过渡枢纽”,先天形成且终生稳定。 医生强调,这四个弯曲相互协调,若因久坐、姿势不良导致弯曲变直或过度弯曲,易引发颈肩腰背痛。日常应保持“坐如钟、站如松”,适当锻炼核心肌群,让脊柱始终“弯”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