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大运河可不是为了享乐
提到大运河,许多人会联想到隋炀帝“龙舟巡幸”的传说,认为其修建只为帝王享乐。事实上,这条贯穿南北的水利工程,承载着更深远的战略考量。作为隋唐时期国家工程,大运河的核心目的是打破南北地理阻隔:通过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构建全国性交通网络,强化中央对南方的统治,同时解决北方粮食物资短缺问题。工程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抵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余公里,历时六年完工。它不仅推动了漕运发展,使江南粮草直抵关中,更促进了沿线扬州、汴州等城市的繁荣,成为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尽管工程浩大劳民伤财,但其奠定的南北交通格局,对后世王朝维护统一、推动区域融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运河的修建,本质是古代国家战略的体现,而非单纯的享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