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科普基地。
陈振龙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却拯救3亿中国人
明朝万历年间,中国人口激增,粮食危机愈演愈烈,饥荒肆虐大江南北。福建商人陈振龙赴吕宋(今菲律宾)经商时,发现当地番薯耐旱、高产、易种植,块根可充粮,是解饥荒的“救命粮”。当时西班牙殖民者严禁番薯藤出境,陈振龙心系故国饥民,冒着生命危险,将番薯藤编入商船缆绳,外层涂抹污泥伪装,历时七昼夜偷渡回国。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福建遭遇大旱,陈振龙之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献番薯藤,在福州南台试种成功。番薯亩产远超稻麦,且不择土壤,迅速在福建推广。此后数百年,番薯从东南沿海传遍全国,成为底层百姓的主食。至清朝中后期,中国人口从明末约1亿增至3亿多,番薯的广泛种植功不可没。这根不起眼的藤条,不仅缓解了饥荒,更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粮食结构与人口格局。陈振龙也因此被后人尊为“番薯之父”,他以商人的智慧与爱国情怀,用一根藤条拯救了亿万苍生。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