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科普基地。
250多年前的机器人有多智能
250多年前的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萌芽阶段,当时的“机器人”实为精密机械自动装置,却彰显了惊人的工艺智慧。法国机械师雅克·德·沃康松的作品最具代表性。1738年,他打造的“吹笛人”机械人像高约1米,内置黄铜齿轮、凸轮与风箱系统,能模仿人类手指按动长笛气孔,配合风箱供气完整吹奏12首曲子,还可调整气息模拟不同音色,动作流畅如真人。1739年的“消化鸭”更令人称奇:由400多个零件组成,能扇动翅膀、梳理羽毛、嘎嘎叫,甚至“吞食”谷物后通过内置化学反应装置排出模拟排泄物,被时人誉为“再现生命运动”。这些装置虽无自主意识,靠预设机械结构实现动作,但在无电力与计算机的时代,工匠通过齿轮配比、杠杆联动让金属展现“类生命”动态,堪称机械自动化先驱,折射出启蒙时代人类对生命机理与机械智能的早期探索,为后世技术埋下伏笔。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