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是什么意思医生解释给你听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核心急救技术,当心脏突然停跳、呼吸停止时,及时正确的CPR能暂时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后续专业救治争取关键时间。
哪些情况需要CPR?常见于心脏疾病(如心梗)、溺水、电击、严重创伤、窒息等导致的心跳呼吸骤停,表现为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
操作遵循“CAB”原则:C(胸外按压):双手交叠,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用身体重量垂直下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时保证胸廓完全回弹;A(开放气道):清除口中异物,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B(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完全包裹其口唇,缓慢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每30次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若现场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需尽快贴电极片并按提示操作,除颤后立即继续CPR。
心脏骤停后,黄金抢救时间仅4分钟,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下降7%-10%。即使是非专业人士,掌握基础CPR也可能挽救生命。记住:发现有人倒地,先判断意识和呼吸,确认骤停后立即呼救并开始CPR,“生命链”的第一步永远是“及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