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代仁君居然被活活气死
三国时期的“一代仁君”,指的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他以仁德宽厚闻名,早年颠沛流离却始终坚守“以人为本”,携民渡江时“宁愿日行十里,不弃百姓一人”的典故,至今仍被传颂。然而这位以仁义立身的君主,最终却因一场惨败忧愤而终,留下千古唏嘘。
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杀,荆州失守,这成为压垮刘备的导火索。对他而言,关羽不仅是麾下大将,更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不顾诸葛亮、赵云等群臣劝阻,执意举全国之力伐吴,誓要为关羽报仇。然而夷陵之战中,他被东吴陆逊以火攻大破蜀军,700里连营化为焦土,数万将士殒命。
兵败消息传来,刘备退守白帝城,望着残兵和破碎的复国梦,急火攻心,一病不起。他一生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却因意气用事遭遇重创,最终在223年白帝城托孤后溘然长逝,年仅63岁。这位用仁义凝聚人心的君主,终究没能逃过“情深不寿”的宿命,其结局也成为三国历史中最令人扼腕的悲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