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后的不良反应
大量输血指24小时内输血量达患者自身血容量或3小时内超50%血容量,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需警惕以下几类:
1. 代谢性并发症:输入大量冷藏血可致低体温,抑制凝血酶活性并增加心律失常风险;库存血中枸橼酸钠结合血钙引发低钙血症,表现为手足抽搐、心律失常;红细胞破坏释放钾离子导致高钾血症,尤其肾功能不全者易出现心跳骤停。
2. 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稀释使自身凝血因子、血小板减少,加之库存血中血小板活性低,易出现手术创面渗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3. 感染风险:虽血制品经严格筛查,仍可能传播乙肝、丙肝、HIV等病毒;血小板室温储存易污染细菌,输入后可致高热、休克;长期输血还可能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
4. 免疫相关反应:过敏反应(皮疹、瘙痒,罕见过敏性休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白细胞抗体引发寒战高热),偶见血型不合导致的急性溶血反应(酱油色尿、肾衰竭)。
5. 容量超负荷:快速输血加重心脏负荷,心功能不全者易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需控制输血速度并监测中心静脉压。
临床需通过加温输血、补充钙剂、监测凝血功能及电解质等措施预防,降低不良反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