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浪地球中前往比邻星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在《流浪地球》中,人类选择比邻星作为新家园,核心原因是其为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约4.22光年),理论上能最大限度缩短星际旅程。但从科学角度看,这一选择未必是“最优解”,更像是权衡现实的“无奈之举”。
比邻星是一颗红矮星,这类恒星虽寿命极长,却常有强烈耀斑爆发,释放的高能辐射可能剥离行星大气层,威胁生命存续。其宜居带内的比邻星b虽被认为可能存在液态水,但因与恒星距离过近,大概率处于潮汐锁定状态——行星一面永远向阳、高温炙烤,另一面永远背阴、冰封严寒,真实宜居性存疑。
若放眼更远目标,巴纳德星(5.96光年)等红矮星更稳定,或存在更安全的行星;天狼星等亮星虽宜居带更“舒适”,却因距离翻倍(8.6光年),需地球发动机持续工作数千年,远超人类当时技术极限。
因此,选择比邻星是人类在“最短距离”与“技术可行性”间的妥协:它未必完美,却是在太阳氦闪危机下,给文明延续留下的唯一“现实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