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三四天
“不是说三四天吗?”这句话大概是现代人生活里的高频吐槽。总有些事,开头被轻描淡写地划上“三四天”的期限,结尾却拖成模糊的“再等等”。
快递物流最懂这种落差。客服温柔承诺“三四天送达”,物流信息却在中转站卡成静止画面,眼看一周过去,包裹还在几百公里外“奔向你”。家电坏了找维修,师傅拍着胸脯“三四天准修好”,结果零件等三天,安装排两天,冰箱空到发臭时,才等来那句“明天一定”。
连朋友间的约定也逃不过。“这周末聚聚?就三四天的事!”转头被加班、家事冲散,再提已是下个月。最无奈的是项目进度,“初稿三四天给你”的乐观,常变成“再改改”“等反馈”的循环,deadline前熬的夜,都在为当初那句“三四天”还债。
后来渐渐明白,“三四天”或许不是精确的时间,更像成年人的缓冲带——是不确定里的乐观,是忙碌中的安慰,也是给彼此留的余地。只是下次再听人说“三四天”,心里总会默默加个注脚:嗯,可能是“三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