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痛是怎么回事若频繁疼痛问题可能还不小别不当回事
脚后跟痛是生活中常见的不适,但频繁发作可能暗藏健康隐患,千万别忽视。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最常见的是足底筋膜炎,长期站立、走路过多或穿硬底鞋,会让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受损,引发无菌性炎症。典型表现为晨起踩地时刺痛,活动后稍有缓解,但久站或运动后加重。
其次是跟腱炎,常因突然增加运动量、过度拉伸跟腱导致,疼痛多在跟腱附着点(脚后跟上方),活动时明显,严重时可能伴随肿胀。
中老年人还需警惕跟骨骨刺,虽骨刺本身不疼,但会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炎症,走路时像踩石子般疼痛。此外,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也可能累及足跟,若伴随红肿、发热,需及时排查。
频繁疼痛别硬扛!长期忽视可能导致慢性损伤,甚至影响步态,引发膝盖、腰部代偿性疼痛。建议先减少久站、穿软底鞋,急性期冷敷缓解炎症,慢性期热敷放松筋膜;日常多做足底拉伸(如毛巾勾脚)。若休息1-2周无改善,或出现夜间痛、红肿,需尽早就医,通过超声、X光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